刑事案件回避制度规定是什么

2022/5/13 68次阅读 律师整理
专业辩护律师团队 编审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7×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导读:
刑事案件回避制度规定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1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的回避应当是有相信的机关负责人来决定。如果审判人员是案件的当事人或者是案件当事人的近亲属的,可以申请回避。关于刑事案件回避制度规定是什么的问题,下面由小编为您详细解答。一、刑事案件回避制度规定是什么?法律依据:刑事案件回避制度规定是《刑事诉讼法》第31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

一、刑事案件回避制度规定是什么

1、刑事案件回避制度规定是《刑事诉讼法》第31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第32条本法第29条、第30条、第31条的规定也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

2、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

二、刑事诉讼中申请回避的规定是什么

1、申请回避的期限。

根据回避制度的立法宗旨,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各诉讼阶段都可以提出回避申请。例如,在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在开庭的时候,审判长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当事人在知悉其权利后,可立即申请有关人员回避。

2、回避的审查与决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另外,参与侦查活动的记录人、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参与检查活动的书记员、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聘请或指派的翻译人员、鉴定人的回避,由检察长决定。参与审判活动的法庭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由人民法院院长决定。检察委员会讨论检察长回避问题时,由副检察长主持,检察长不得参加。审判委员会讨论院长回避问题时,由副院长主持,院长不得参加。

3、对驳回申请回避决定的复议。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不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对于“不属于刑事诉讼法第28条、第30条所列情形的回避申请,由法庭当庭驳回,并不得申请复议”。

在我的日常生活当中,刑事案件也是存在着回避制度的,一般情况下,回避主要指的就是,由于相关的人员身份关系是比较特殊的,所以可能会对案件审理有影响,所以必须要采取回避的方式,这是法律中明确规定的。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如果内容错误请联系纠正,如果侵权,请【举报】联系删除。
查看全部

当前多位律师在线

平均3分钟响应

立即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