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员应当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2022/6/13 183次阅读 律师整理
专业辩护律师团队 编审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7×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导读:
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从事仲裁工作满八年的;从事律师工作满八年的;曾任法官满八年的;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从事经济贸易等专业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关于仲裁员应当具备的条件有哪些当然问题,下面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仲裁员应当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1、仲裁员应当具备以下其一条件:

(1)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从事仲裁工作满八年的;

(2)从事律师工作满八年的;

(3)曾任法官满八年的;

(4)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

(5)具有法律知识、从事经济贸易等专业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六十七条 涉外仲裁委员部门可以从具有法律、经济贸易、科学技术等专门知识的人士中聘任仲裁员。

第十三条 仲裁委员部门应当从公道正派的人员中聘任仲裁员。

仲裁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从事仲裁工作满八年的;

(二)从事律师工作满八年的;

(三)曾任法官满八年的;

(四)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

(五)具有法律知识、从事经济贸易等专业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

二、仲裁员回避的形式有哪些

1、自行回避。自行回避即仲裁员认为自己具有法定的回避事由,从而主动提出回避的请求。仲裁员的自行回避,应当向仲裁委员部门提出。该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部门主任决定;仲裁委员部门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的自行回避,由仲裁委员部门集体决定。

2、申请回避。当事人认为仲裁员具有应当回避的事由,有权提出要求该仲裁员回避的申请。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理由,并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当事人的回避申请既可以用书面形式提出,也可以用口头形式提出。仲裁法第36条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员回避的,应当向仲裁委员部门提出,由仲裁委会员主任决定该仲裁员是否回避。仲裁委员部门主任担任仲裁员时,其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部门集体决定。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如果内容错误请联系纠正,如果侵权,请【举报】联系删除。
查看全部

当前多位律师在线

平均3分钟响应

立即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