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遗产写了六份遗嘱?(为何要立如此多)

2023/6/27 46次阅读 律师整理
专业辩护律师团队 编审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7×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导读:
一份遗产写了六份遗嘱?(为何要立如此多) 浙江省杭州市一位87岁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写下一首打油诗,道尽了分配遗嘱的辛酸与无奈,他的5个儿女竟没有一个是出自真心为他养老送终。 这场无硝烟的“家
一份遗产写了六份遗嘱?(为何要立如此多)
 
浙江省杭州市一位87岁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写下一首打油诗,道尽了分配遗嘱的辛酸与无奈,他的5个儿女竟没有一个是出自真心为他养老送终。
这场无硝烟的“家产”争夺战,激烈到什么程度,逼得老人在不同时间写下了六份遗嘱?
这需要从张德华老人留下的遗产说起:
01
2012年7月份,浙江省杭州市87岁的张德华老人去世了。他的老伴早他两年也离开了人世。他们身后留下三笔遗产。
87岁老人,一份遗产写了六份遗嘱,他为何要立如此多“城下之约”
第一笔:杭州市西湖区马塍路34号一套65平方米的住房;第二笔:杭州市江干区景芳二区的一套30平方米的住房;第三笔:存款48万元。
张德华老人有五个子女,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他们三笔遗产中西湖区马塍路的那套房子,地理位置最好。
它离西湖很近,只有4公里;最关键的它还是学区房。
所以,很值钱,按当时的市价每平方米三万五计算,这套房子的总价值足有220多万元。
因此,这套房子就成了子女们争夺家产的焦点。
02
那,老人的第一份“遗嘱”是什么呢?是在什么情形下立的呢?
早在2006年,因为老两口年事已高,所以,老二张建强把二位老人接过去,与他们一起住。
87岁老人,一份遗产写了六份遗嘱,他为何要立如此多“城下之约”
殊不知,老二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在他家住的期间逼迫老人写下了一份遗嘱。
在这份遗嘱里有一条,特别提到:马塍路那套房子给二儿子张建强。
时间是2009年,落款是老人的亲笔签名,可签名下面老人还写有一个字“泪”。
可以想象,这一个“泪”字就道出了老人,是在多么的无奈与无助的情形下,立的这份遗嘱。
那,老人的第二份和第三份遗嘱又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呀,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张德华的老伴中风住院了,直到2011年老伴去世,一直住在医院,这期间需要有人长期照顾。
老五小女儿张小萍,这时离婚了,别的兄弟姐妹推脱没时间,所以照顾老人的重担就落到了老五身上。
87岁老人,一份遗产写了六份遗嘱,他为何要立如此多“城下之约”
说句良心话,两位老人最后几年的照顾80%是老五,甚至老五为了伺候老人,连工作都辞了。
老五辛苦伺候老人,本该得到大家的感谢与认可,可是她的举动反而激化了矛盾。
因为在她母亲住院期间,她借着伺候老人,逼着张德华老人写了一份遗嘱。
这份遗嘱上写着,家产分配,应该男女平等,考虑给张小萍房屋分配。落款是:2011年8月22日。
2011年老人的老伴去世后,老五张小萍,由于离婚后没有房子住,就与张老爷子生活在一起,直到老爷子2012年去世。
这段时间里,老五又逼着老爷子给她写了另一份遗嘱。
87岁老人,一份遗产写了六份遗嘱,他为何要立如此多“城下之约”
这份遗嘱上,更是要张德华老人说明,在他百年之后,把剩下一半的财产都给小女儿张小萍。落款时间是2012年。
那么这样一来,就已有了三份遗嘱,可是第四份遗嘱又是怎么来的呢?
03
原来,就在张德华老人的老伴住院期间,张德华老人也不慎摔倒住进了医院。
这时,没人伺候,怎么办呢?老二张建强的媳妇就提出来:伺候老人,行,但必须签下这份遗嘱,遗嘱上写着:
因为生病全是二儿媳妇照顾,所以老爷子决定,把马塍路34号的房子,赠给二儿子张建强。日期是2010年6月8日。
而且,这份遗嘱要有公证处的证明。
老爷子不得意,签下了这份“城下之约”。这时,二儿媳妇方去医院照顾老人,而且还有照片为证。
87岁老人,一份遗产写了六份遗嘱,他为何要立如此多“城下之约”
就这样作秀的照片,是老二与他媳妇合作拍下的,仅仅是为了证明老二媳妇在医院伺候过老人,真让人唏嘘,为了争夺家产无所不及。
第五份遗嘱更是“离奇”,竟是张老爷子的日记本。
怎么回事呢?老三张永合,看见老二与老五,各拿出了两份遗嘱,也就着急了。
老三说:我这里有一本父亲生前2010年到2012年的日记。
日记里明明白白地写着,他写过的每一份遗嘱都不是他的真实想法。
一看父母最不待见的老三都蹦出来说话了,老五就说:
如果三哥拿的日记本也可以作为遗嘱,那么,我这里有父亲的一首诗,说着,就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
做人难,难做人;
……
老二、老三一看就说,就这也能算是遗嘱。老五说:最后面还有两行字呢,你们看,原来老人的“难为诗”的最后两句是:
87岁老人,一份遗产写了六份遗嘱,他为何要立如此多“城下之约”
“前面说的写的一律不算,
遗产由法院公正裁判。”
落款日期:
2011年2月15日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样一个团圆的日子,老人写了这么一首辛酸的打油诗,在他的心里是何等的苦闷与孤独。
这个时候,老人多么想一家人相亲相爱地相聚在一起,为了这点家产,儿女们“狗急跳墙”,哥哥不像哥哥,妹妹不像妹妹。
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姊妹淡,在一口锅里吃过几天饭。
张老爷子的六份遗嘱就是这样写下的,老二两份,老五两份,老三手里老人的日记本也算一份,最后一份就是老爷子的“难为诗”。
事情发展到这里,张老爷子的“家产”争夺战,应该结束了吧。
04
殊不知,就因为老爷子“难为诗”的出现。
一直保持沉默的老大与老四,看到了机会,也加入了“战斗”,这下张家的遗产分配战,才算全方位打响了。
87岁老人,一份遗产写了六份遗嘱,他为何要立如此多“城下之约”
人常说:长兄如父。本以为富贵老大可以主持公道,可是,老大张应龙,却说:父母的遗产大家要共同平摊,这房子是我的。
老大不说话便罢,他一开口,兄妹五个就炸了锅。
老二说,你疯了吧!
老三接着说:你已继承了爷爷奶奶留下来的祖屋,而且是三套,这三套房子都在市区,现在总价值超过一千万了。
老二又说,你是老大,是兄妹五个中混得最好的一个,平日里也没见你怎么帮衬弟妹,父母得病时,你照顾了多少?
这时,老五也说话啦,大哥你不要浑水摸鱼,为了防止你挑事,父亲生前早有准备了。
这时,老五拿出一张纸,原来这是父亲与老大之间的一份协议,他们在2010年3月份的时候,就约定好了:
87岁老人,一份遗产写了六份遗嘱,他为何要立如此多“城下之约”
吴山路祖屋归老大张应龙,他不再分老人剩下的遗产。
看来老大人品,还真不厚道,上梁不正,下梁歪,怪不得兄弟姐妹因为遗产闹得不可开交,没有一点兄友弟恭的亲情。
如果老大能“高风亮节”一点儿,上行下效,这个家也不会闹成这样,最后,让父亲大人遗憾离世,不得不写下了“难为诗”。
最终,兄妹五个关于遗产,闹得不可开交,无法调和,只能交由法院裁决。
法院查清事由后,判决如下:
首先判决:老大协议在先,所以不再参与此次遗产分配。
而其他子女的最后判定是:
87岁老人,一份遗产写了六份遗嘱,他为何要立如此多“城下之约”
第一条,马塍路的房子交给老二张建强。但是,需要支付其他兄弟姐妹房屋折价款各46万元。第二条,景芳二区的房子归老三张永合所有。但是需要支付给其他兄弟姐妹房屋折价款各12万元。第三条,老人48万多的存款,按照每个人应得的份额进行了分配。
这个分配方案大家计算了一下,基本是平均分配的。
05
黄金有价情无价,兄妹五个似乎都得到了自己那份心心念念的遗产,可是失去的却是一母同胞的亲情。
而张老爷子真想留给他们留作纪念的东西,却无人问津。是什么呢?
原来老爷子生前喜欢画画,陆陆续续画了不少作品,因为老爷子不是什么名人,他的字画不值钱。


所以,子女们没有一个人惦记这些字画,只好把它放到阳台落灰尘去了。

唯一将他的字画挂到墙上作为纪念的,却是老人家的两个妹妹。
87岁老人,一份遗产写了六份遗嘱,他为何要立如此多“城下之约”
如果张老爷子在天有灵,多么希望他的儿女们,也能像自己的兄妹这么相亲相爱呀!
人常说:家是避风的港湾,是人们休养生息的地方。可是张老爷子的家则成了“商场”。
在这个家里,无论付出多少“爱”,都是有明码标价的,就像一个自有市场,而唯一的“商品”,就是张老爷子的“唐僧肉”。
而另外一对老夫妻为了完成儿子遗愿,变卖所有家产到沙漠种树,何等的大爱,感动了多少个志愿者加入。
可是,张老爷子这五个儿女,照顾两个老人,却要“明码标价”,真是不觉羞耻,让人嗤之以鼻。
还真应了那句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心穷”的人永远“富贵”不到哪里去,只能像“兔子”一样,只会吃“窝边草”。
张老爷子生前写的那首“难为”打油诗,是张老爷子的人生写照,也是目前好多老人的困惑。
也许步入暮年的老人,并不需要多少富贵,更多的是需要儿女们无私的陪伴。
声明:如果内容错误请联系纠正,如果侵权,请【举报】联系删除。
查看全部

当前多位律师在线

平均3分钟响应

立即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