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经验,更相信巧合
            
            依靠经验,更相信巧合
          时间: 2014-12-24来源:网络
          
        
        
         当2005年10月23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系列强奸、抢劫、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赵志红落网后,主动交待出其1996年犯下的第一起强奸杀人案时,估计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副局长冯志明等人做梦也想不到这起案件竟然是自己1996年担任呼和浩特新城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时所办理的胡格吉勒图案(又称4?0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然而,事实可能就是这么巧合——虽然赵志红尚未被司法机关确定为4?0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的真凶,但其对案件远超1996年即已经被执行枪决的呼格吉勒图口供的精确表述,已经足以让社会各界相信胡格吉勒图案是个不折不扣的冤案。如果不是有意栽赃,我相信根据既往经验,冯志明等人当年在侦办该案时肯定不会想到天下竟有这么奇巧的事情——一个男青年竟然会跑到女厕所,而其指缝余留血样又会与被害人咽喉被掐破处的血样完全吻合!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也肯定不会想到胡格真会为“尿尿”“回家”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而其所说的被害人特征竟真可能是“猜的”“估计的”。然而,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经验无法替代现实,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往往真的很奇巧。昆曲名戏《十五贯》就讲了一个“事发巧合”的故事。肉铺老板尤葫芦借得十五贯本钱作生意,他对继女苏戌娟开玩笑说是卖她的身价。苏戌娟信以为真,连夜逃走,路上遇到带着客商陶复朱赠送十五贯钱回家的熊友兰回,两人便相伴而行。巧合的是,在苏戌娟逃走的当夜,她的继父尤葫芦被人杀死,十五贯钱随之不见。邻人差役见二人同行,又见十五贯,怀疑其为凶手。被官府抓获后,因熊友兰身上恰好有十五贯钱,且苏戌娟“谋财杀人”动机合理,二人因“通奸”“杀人”被判死罪。后来,太守乔装暗访才将真凶抓获。当然,这只是一个戏曲故事,很多人可能不相信天下竟有如此奇巧之事。不过,下面这个案例则真实地说明类似之巧合之客观存在。1998年10月23日23时30分许,被告人黄某与其女友刘某在朋友家因打牌发生口角,后一同回到郑州市胜岗村的住处。次日9时许,黄某离开住处回其父母家。10时30分许,刘某的父亲上楼查电话线时发现刘某被害。公安机关经现场调查、讯问黄某,并根据刘某死亡时间的鉴定意见,认为刘某被害时黄某始终在犯罪现场,系黄某杀害了刘某。5年之后,上海公安机关破获一起破坏电力设备案,犯罪嫌疑人方顺供述,其因女友王俊霞与其分手,迁怒于王俊霞的朋友刘某,遂产生杀害刘某之念。1998年10月24日8时许,其在刘某家附近守候,待刘某男友某离开后,随即上到三楼敲开刘某房门,掐扼刘某颈部致刘昏迷,并强奸了刘某。其恐刘某未死,用电源线勒刘某的颈部,持事先准备的尖刀捅刺刘某的大腿、颈部等部位,致刘某死亡。在搜得200元现金及一部手机后逃离现场。经过比对,方顺DNA与黄某故意杀人案被害人刘某体内检出的精子鉴定结果一致。这个案例刊登于《刑事审判参考》第93集。从经验上来判断,现场无第三人破坏性人室痕迹、鉴定推断被害人死亡时间约在1998年10月24日1时许、案发前晚黄某和刘某在朋友家打牌发生口角时黄某扬言要杀了刘某、案发当日9时许黄某离开刘某住处、被害人父母没有发现案发前有人进入其家……,黄某系作案人似乎无疑。然而,谁又会想到第三人已在现场等候已久,又会想到鉴定意见会出现一定的谬误?如果不是黄某及其家人执着坚持,如果当时刘某体内检出的精子未予留存鉴定,谁能保证该案不会是呼格吉勒图案的翻版呢?此外,我还曾听单位的老同事讲过一起真凶已经抓获但原犯罪嫌疑人仍然“供认不讳”的真实案例。某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被移送审查起诉后,接受检察人员讯问时认罪态度非常好,不仅没有辩解,而且对事实的供述与侦查环节完全一致。不过,巧合的是,案件还未被提起公诉,侦查机关在办理另外一起案件时发现罪犯给搞错了。即便如此,其再次接受检察人员讯问时仍然坚称自己就是罪犯,甚至在检察人员已经明确告诉其真凶已被抓获的情况下仍然表示“不可能”。后来,直到其被释放,当着自己亲属的面,他才说出真相:之所以“供认不讳”,是因为之前稍有“翻供”便遭公安机关殴打,实在是被打怕不敢再“翻供”了!作为检察人员,我的这位老同事当时怎么也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的事情——一个人竟会被打到别人已告知其是冤案而自己仍然不敢相信的地步!所以,办理案件,要依靠经验,更要相信巧合,特别是相信那些被认为不可能却又无法做到排除的“巧合”。事实上,每一个冤假错案的背后,都存在着这样那样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巧合”之处。每一个人,基于生活环境、个性、心理等的差异,不是不会做出那些一般人不会去做的事情。刑事案件,千奇百怪,诉讼之中,处处暗礁,只有可能,没有不可能。作为办案人员,就是要思考那些可能存在的例外情况,设想那些可能出现的种种巧合。唯有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刑事错案或方可避免。文章来源:lawyer168.fyfz/b/837576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