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角度看“专利到底有没有用”
霍胖的文章一直都是偏实务的,不喜讲大道理,因为这些大道理自有“肉食者谋之”。但是,霍胖接触技术创新界的客户多了,他们多多少少会跟霍胖分享一些他们的看法,甚至是发发牢骚。因此,霍胖今天也表达一下自己从客户那儿总结的一些看法和观点。第一幕:因为技术创新而认识专利。掌握核心技术,技术实力在竞争中的重要性,这个毋庸置疑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了。在努力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甚至是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的时候),很多人开始认识一个名词叫“专利”。手里有点干货的人开始意识到,自己应该申请些专利了。于是乎,发明人、企业开始申请一些专利,意图保护自己的技术创新。?第二幕:因为专利保护不力而对专利失望。但是,随着手里的专利数量增多,拿到专利证书的兴奋劲和满足感早已过去,拥有专利的人一个个向霍胖这样的专利代理师傅发出灵魂拷问:【霍胖说专利】我这个技术用专利能不能保护住?——发明人高频问题之一霍胖不擅长忽悠人,或者即使忽悠也早晚被识破,一个残酷的、血淋淋的现实摆在眼前:这个技术用专利保护不住!!!??? 为啥保护不住??霍胖在之前这篇文章里说到过一些,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专利没写好;技术创造性不够;竞争对手很强大(规避、无效了专利);其他原因。。。。这些原因可以怪政府、怪社会,也可以甩锅给专利代理师傅,不管怎么说,整体就给人一种专利无用、花了钱办不成事的印象。第三幕:对专利失望之后,向左走,裸奔(无专利保护)去市场中拼杀?拼价格、拼销售能力?可以,但是太累太累。另外,如果竞争对手用专利来咬你一口的话,他可能没吃到肉,你绝对是疼的。?第四幕:重新认识专利的作用,将专利作为鸡肋对待。认知能力强的人逐渐开始意识到:有了专利武器,可能可以帮助赢得一定的竞争优势,也有可能不行。但是,你没有专利武器,人家有,你在商业竞争中就处于不利位置。专利制度就像公开版的葵花宝典,也像中小学生奥数。学了之后可能有帮助,也可能花了冤枉钱没用,但是不学一定会落后,而且最好是学好一点。所以,将专利作为鸡肋对待,有一定的重视和投入,但不全部押宝在这上面,在中国市场目前这个阶段是明智的。PS. 霍胖真的在砸自己的饭碗,给出最真诚的建议!第五幕:对专利制度新的期待。霍胖接触过很多客户,发明了一个新的东西,首先关心的是能用专利保护住吗,能防止他人模仿吗?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新产品推出市场后不久,全世界都是模仿品,只能互相拼杀销售手段和价格,即使能生存下来,也是艰难生存。这样的话,宁愿放弃不推出这个新产品。如果很多的创新个体都是这个想法,而专利保护的力度体现不出来,积累起来看,对社会是损失,阻碍了技术革新和美好新产品的出现。因此,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加强专利保护(老生常谈),但是目前加强专利保护存在三大难题:一是维权难,包括取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二是对专利的创造性要求过高,很多有一定创造性的专利都被驳回、被无效了。三是专利代理质量不高,很多有点价值的技术,被不合格的专利代理师傅写坏了(原因很多,专利代理师傅不能全背这个锅)。这些难题,永远不会完全解决好,它们是一个个动态的问题,会逐步改善,而且会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而调整,太左了会向右拨一拨,太右了又会向左拨一拨。好吧,越写越像一篇代表提案,霍胖还没那个资格,及时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