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自首怎么判

汪寒

2022/10/26查看:4律师随笔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有的人杀了人可能会自首,对于自首情节又有怎样的规定呢?我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故意杀人自首是否还判死刑要看凶案性质来确定是不是死刑。如果是非常恶劣的杀人案,还是得死刑。《刑法》?第67条: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根据上述规定,由于犯罪分子对社会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自首自首“可以”从轻处罚,但绝不是必须从轻处罚。也有例外,比如暴力犯罪分子屡教不改,社会影响恶劣,不打死也不能让人生气。即使他们投案自首,也绝不会从轻处罚,仍然会依法判处死刑。投案自首可以减刑幅度1.“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从宽处罚”,这是我国刑法对自首之后从轻处罚的原则性规定。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中国刑法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不论情节,只要是自首,都应当从宽、从轻、减轻处罚。这显然是从宽处罚的绝对原则,与中国刑法的观点不一致。第二种观点是主张情节,认罪。这是中国刑法所采用的,因为犯罪人对社会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投案自首可以从轻处罚,但绝不是一定要从轻处罚。也有例外,比如暴力罪犯屡教不改,社会影响恶劣,不打s也不足以让公众愤怒。即使让他投案自首,也绝不能从轻处罚。可见中国对于自首采取了相对主义原则。2.罪行较轻的自首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罪轻是减轻或从轻处罚的前提,主要是评估罪轻。关于什么是较轻的犯罪,有两种观点:第一种主张以法定刑或犯罪性质作为区分罪轻与罪重的标准。第二种观点认为,犯罪的严重程度应根据其应被判处的刑罚来划分。因为犯罪的严重程度是一个总的指标,是对犯罪的情节、性质、事实及其对社会的危害性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犯罪的严重程度决定刑罚的轻重。通常认为法定最低刑在3年以上,属于严重犯罪。以此为标准,用自首的剧情来定刑。3.罪行严重而且自首。“有立功表现的,还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也就是说,如果犯有严重罪行和自首,只能从轻处罚。只有当罪犯自首同时有立功表现时,才能减轻或免除处罚。立功表现是对犯罪有严重罪行的罪犯以从轻处罚的唯一前提。立功表现是指犯罪分子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经查证属实的;为侦破其他重大案件提供主要线索,查证事实真相的;阻止他人进行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主要犯罪嫌疑人(包括共犯);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在抗洪抢险中有重大发明创造等。司法实践中,犯罪分子犯罪情节严重,在自首处有上述立功表现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有自首情节和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办案质量,还可以鼓励其他犯罪分子自首预防犯罪,减少社会危害。可见这是有效的,也是司法实践中值得注意的环节。文章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声明:如果内容错误请联系纠正,如果侵权,请【举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