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探望权有哪些规定

2022/10/27查看:9律师随笔

离婚后探望权有哪些规定 发布时间:2021-05-07 17:21:51 阅读量:10576   离婚后谁享有探望权  离婚后谁没有得到抚养权谁就有探望权,父母对自己孩子都是有探望权的。  享有探望权,不论父母双方离婚后哪些人有探视权,子女都有权利要求与自己的父母见面。  1、关于探望权的主体,是离婚后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并与子女保持有父母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父母。  由此可见,父母行使探望权是有条件的:    (1)必须是已离婚,未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  (2)必须是与子女保持着父母子女关系的父母。  2、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可以推知,行使探望权的父母包括: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生父母(婚生子女的父母、非婚生子女的父母、人工生育子女的父母)、养父母、已与子女形成抚养关系并在离婚后愿继续提供抚养费的继父母。  3、如果当事人协议离婚,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时,应同时对离婚后探望子女的时间、方式等达成协议。  4、婚姻登记机关审查当事人是否对探望子女达成了协议,即协议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义务;如果当事人是通过诉讼离婚,在人民法院调解离婚的情况下,离婚协议中应有探望子女的条款,其内容必须合法;在人民法院判决离婚的情况下,应对探望的方式、时间等做出具体的判决。  总之,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对探望的方式、时间等问题,应先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再由人民法院做出具体的判决。  离婚后探视权的时间规定:  探视权不仅是父母的权利,也是子女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探视权就是探望权。  1、探望性探望,即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到对方家中或者指定的地点进行探望。  2、逗留性探望,即一种较长时间的探望,探望权人可在约定或法院判定的探望时间内,由探望权人领走并按时送回未成年子女。  对于子女而言,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零至三周岁的幼儿,该阶段的幼儿身体、智力等诸方面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无生活自理能力,如果适用逗留性探望方式,可能会因环境经常变化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该年龄段适用探望性探望较为适宜。三至十周岁的子女,该阶段的儿童,对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增强,探望性探望和逗留性探望的方式均可适用。又因此阶段的儿童尚无辨别能力与控制能力,在是否探望问题上很难表达其真实意思,容易为他人的观点所左右,所以对此阶段的儿童实行何种探望方式,可不征求被探望子女的意见。十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子女,由于该年龄段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人,在是否探望这一问题上已具备了相当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因此,在决定探望权问题时应征求子女的意见,探望权的行使也应在征得其子女同意的情况下实施。 2923 分享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媒体或其它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提供相关版权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分类: 济南市推荐律师 离婚后探望权有哪探望权 [上一篇] 买房签的认购书当时的定金能退不?... [下一篇] 夫妻因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要一起偿还吗?...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声明:如果内容错误请联系纠正,如果侵权,请【举报】联系删除。